1.教師職業的性質與特點:
(1)教師職業的性質:
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,承擔教書育人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 接班人、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。
(2)教師職業的特點:
傳道者角色;授業、解惑者角色;示范者角色;管理者角色;父母與朋友角色;研究者角色。
2.教師勞動的特點:
(1)教師勞動具有復雜性。教師的勞動目的是復雜的,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復雜的。
(2)教師勞動手段具有主體性和示范性。
(3)教師勞動方式具有個體性和協作性。
(4)教師勞動的時空范圍具有空間廣延性和時間延續性。
(5)教師勞動過程及效果具有長期性和后延性。
(6)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。針對不同的勞動對象需要具有創造性,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創造性, 在教學方法上需要創造性。
3.教師的地位與作用:
(1)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于教育者、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地位,決定 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。在學生思想品德、政治方向等方面起到了導航的作用。
(2)教師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4.教師的職業素養:
(1)教師的政治素養
(2)教師的教育思想素養:教師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觀,就是對教育的基本看法。
(3)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:
關愛學生:核心和靈魂
愛國守法:基本要求
愛崗敬業:本質要求
為人師表:內在要求
教書育人:天職
終身學習:教書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
(4)教師的業務素養: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
(5)教師的心理素養:
包括高尚的師德、愉悅的情感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人格四個方面。
(6)教師的身體素養
1.學生的本質屬性:
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特定的社會屬性的人。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發展中的人,這 是學生的本質屬性。
2.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:
(1)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客體。
(2)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。
3.學生的權利和義務:
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《兒童權利公約》,這一公約的基本原則是:
無歧視原則、尊重兒童尊嚴原則、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、兒童利益最佳原則。
(1)學生的權利:
人身權是公民權利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一項權利,學生的人身權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權、人身自由權、人格尊嚴權、隱私權、名譽權和榮譽權等。
受教育權是學生最主要的權利,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權、 公正評價權、物質幫助權等。
(2)學生的義務
第一,遵守憲法、法律法規;
第二,遵守學生行為規范,尊敬師長,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; 第三,努力學習,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;
第四,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。
4.當代學生的特點:
(1)主體意識增強。
(2)信息獲取方式多樣
(3)受多元文化沖擊較大
(4)受同輩群體影響較大。
1.師生關系的含義:
師生關系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,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、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。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最基本關系。
2.師生關系的內容:
(1)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是授受關系
(2)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關系
(3)師生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
3.師生關系的基本類型:
(1)專制型
(2)放任型
(3)民主型
4.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:
(1)尊師愛生
(2)民主平等
(3)教學相長
(4)心理相容